【全球新要闻】杨国福麻辣烫赴港上市获批,食安问题何解?
时间:2023-03-28 17:24:25

来源/零售商业财经

作者/金诺

10月25日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消息,杨国福麻辣烫拟在港交所发行H股上市的申请近日已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核准批复。


(资料图片)

据了解,杨国福麻辣烫于今年2月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目前状态为失效。也就是说,杨国福麻辣烫若想登录港交所,需重新提交招股书,同时要更新相关财务数据。

随着赴港IPO成功获批,杨国福一只脚已然迈入上市大门。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轻资产、重加盟模式的杨国福麻辣烫也多次因为食品安全问题受到行政处罚或者公开通报。

频发的食安事件、失效的招股书、增长遇瓶颈的业绩表现以及走向未知的零售布局,都让杨国福的上市之路充满变数。

餐饮业从来不缺乏资本的身影,但一般也仅限于客单价高的大型连锁餐厅如全聚德、广州酒家等,或是以奈雪、喜茶等为代表的新式茶饮企业,以及海底捞这类连锁化程度较高的火锅餐饮品牌。

不过近几年,资本的目光开始更多地聚焦在客单价低廉的街头小吃与连锁快餐上。

如开遍一二线各大商圈的马记永、陈香贵、张拉拉等兰州牛肉面品牌,以及最近正比拼速度、竞争成为“中式快餐第一股”的老乡鸡和老娘舅……

与奈雪的茶、完美日记等频繁融资、几年内便匆忙上市的企业不同,杨国福从2003年第一家门店开办至今已有19个年头,你要说杨国福不急着上市,事实也并非如此。

此前从未融过资的杨国福一改对原先资本敬而远之的态度,在2021年末筹备IPO申请的时候,首次开放对外融资,可一张口就要了200亿估值,把一级市场的投资人吓坏了。

从近几年杨国福一系列为上市做的准备动作中也能明显看到其发展野心。试问,低调扩张了十几年的杨国福,真的能顺利上市吗?

冲出东北 闯向全球的杨国福

原本是来源于四川的麻辣烫,却不曾想,在遥远寒冷的东北发扬壮大。

杨国福麻辣烫,最初来源于2000年一家名为“杨记麻辣烫”的小吃店。

谁也不会想到,就是这样一家位于哈尔滨小出租屋、极为不起眼小吃店,在22年会成为在国内拥有6000多家加盟店,甚至涉足海外的超级连锁品牌。

而这一切,正是出自一位叫杨国福的放羊娃,品牌名“杨国福”正是其创始人的本名。

杨国福是哈尔滨宾县人,因家境贫寒,仅读了小学便早早辍学,帮着家里放了几年羊后,跟随着街头麻辣烫的浪潮开起了麻辣烫店。

说“时势造英雄”也不为过,这些年资本一股脑涌入新消费、新餐饮赛道,正如20多年前掀起的那股“小吃摆摊热”。而杨国福20多年前入局的麻辣烫赛道,也集齐了天时地利与人和。

首先,杨国福的家乡宾县被称为“麻辣烫之乡”,一个人口四十多万的小县城居然有超330家麻辣烫相关企业。杨国福与张亮如今麻辣烫圈界的顶流均出自于此,还有门店上千家的秀海福等其他麻辣烫品牌。

其次,当时的历史背景正处于下岗潮,其中东北尤甚。由于国企的人员比例非常高,因此在下岗潮来临的时候,街边摆摊成为了很多东北人不得已寻求生计或者背井离乡讨生活的方式之一。

竞争多了市场就“内卷”,只能谋求差异化出路。

杨国福根据口味因地制宜,把麻辣烫的汤底做了革命性的改良,改成骨头熬制,号称“可以喝的麻辣烫”,并在底料中添加冰糖和奶粉,形成了独特的奶白色汤汁。

由他改良后的汤底戳中了东北人的心尖,一时间让杨国福麻辣烫名声大噪。杨国福麻辣烫也成为了独特的东北麻辣烫口味。

在汤料、售卖方式、门店环境上,杨国福进行了三次改革,但公司的管理方式却始终停留在家庭作坊式经营模式上。

具体而言,杨国福早已从家庭式作坊转变成了拥有5783家连锁门店的大型企业,但其管理结构却并无变化,仍然是一个由血缘关系高度绑定的家族企业。

图源 / 杨国福招股书

招股书显示,杨国福及妻子朱冬波,和他们的儿子杨兴宇共持有公司近97%的股权,剩下不足3%则是分别属于员工持股平台和负责人激励平台。

同时,杨国福一家三口还控制着公司100%的表决权。除此之外,杨氏大家族也牢牢掌控了公司所有关键岗位,以及各种亲戚都拥有全国多个加盟店。

杨国福以一己之力带动了全家族的飞黄腾达,完美诠释了何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不可忽视的是,这样由血缘亲属关系组成的利益网络虽然看似坚不可摧,可一旦存在内部分歧,远比其他外部力量瓦解得更快。

正所谓“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这样的家族企业往往忽略内部治理规则,并且较难吸纳外来人才,完成多元人才培养与沉淀,而这对于看好杨国福未来上市后的投资人来说的确是一个隐忧。

重加盟、轻资产 食安问题亟待解决

杨国福本人在2019年接受《财经》访问时表示“短期内不急着上市”,并表达了对资本的不适,认为资本所需的“短平快”,以杨国福麻辣烫目前的状况并不能很好适应。

转眼不到两年,杨国福上市计划便提上议程,不仅主动拥抱资本还要加快加盟速度,并计划在五年内实现加盟门店1万家、集团营收破百亿元的目标。

杨国福这360度的转变大概也可从招股书的数据中窥见一二。

杨国福的盈利模式和蜜雪冰城其实很像,营收来源几乎全部来自加盟店,占到了94%以上的比例。

但是,你以为只是收加盟费那就错了。

同样,杨国福、蜜雪冰城的营收大头仅两成是加盟费,而出售的各类原材料以及设备机器才是加盟店向总部“上缴”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来源。

因此,借助着标准化的庞大加盟体系,杨国福和蜜雪冰城之流才能像雨后春笋般迅速遍布大江南北,隔几条街你就能见到一家杨国福麻辣烫、或是蜜雪冰城。

对比起奈雪直营模式的“负重前行”, 杨国福的加盟模式可谓“轻装上阵”,高增长的加盟速度也让杨国福的账面现金流显得尤为可观。

图源 / 杨国福官网

笔者认为,杨国福专注加盟,其实也开始脱离最初杨国福作为小店老板的初衷,他们现在服务的对象已经从食客转变成了加盟商。

“一年加盟费是49900元,每月缴4000多元”,上海一位加盟商表示,“前期门店装修都是统一标准,收费不便宜。”

因此,杨国福加盟店毛利率虽高达65%,但是靠加盟费与专卖材料费,薅加盟商“羊毛”的杨国福集团,毛利率比起餐饮业略低。

杨国福除了2021年毛利率达到了30.2%,前两年都低于30%;全年营收也就在11亿左右,确实赚钱,但比起加盟规模来说,又赚不了大钱。

除了此前自身不主动拥抱资本外,资本方面仿佛也对麻辣烫该品类并不抱有太多的热情。

虽然杨国福与张亮抢占大头,市面上其他如觅姐麻辣烫、陈华勇麻辣烫等品牌都只能算中小型规模,相比较整个麻辣烫行业的集中度都较低。

就像硬币总有正反两面,“麻辣烫+加盟”模式也衍生出两个致命问题:

一是监管力度的松懈,品控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杨国福麻辣烫多个门店已经被多次曝出食品安全问题,光是各种官方的新闻报道就有好几例。

去年7月,名为“内幕纠察局”的博主曾暗访杨国福,发布了标题为《暗访杨国福,老鼠啃破调料包,食品安全令人担忧!》的曝光视频,糟糕的后厨环境在全网引起轩然大波 ,也直接引爆了消费者关于杨国福食安问题的讨论。

当舆论风波无法平息的时候,杨国福官方出面道歉。但从模式化的致歉信措辞以及目前只重视高速扩张的加盟模式来看,杨国福忽略了完善加盟管理规章制度的重要性,无法形成上下统一的标准化意味着食安问题很难得到根本解决。

二是品牌下沉,难以培育系统性的品牌文化。

杨国福曾放出豪言,声称要对标星巴克。但无论是产业链、供应链,还是品牌文化的影响力,杨国福似乎只是以卵击石的存在。

麻辣烫本身就是街头小吃,很难在食材方面和饮食文化上讲出多么与众不同的故事。

营收数据也是同理,杨国福的二线及以下城市的营收额占到了总营收的近七成,越是下沉市场,杨国福的营收越高。

蜜雪冰城尝试推出“M+”的高端品牌,却生意惨淡。杨国福与蜜雪冰城的困境如出一辙,就是在定位上很难做往高端化、品质化去运营和突破。

甚至,在“高端化”这点上,杨国福更为艰难,基于麻辣烫的属性,这种餐饮的创新度比起新式茶饮来说更低。

新式茶饮一般以原材,茶叶为噱头,还可以经常组合搭配,衍生各种新品。但是麻辣烫这类快餐其实也与火锅类似,基本市面上的麻辣烫的最大区别也就是汤底,除了汤底,其他的食材都为预制材料,也根本难有什么差异化可言。

海底捞还能凭借服务博出位,而杨国福除了麻辣烫还剩下什么?

餐饮品牌上市热之下 杨国福上市之路仍漫漫

当然,杨国福也不仅限于加盟。除了屈指可数的几家自营店和加盟门店的生意之外,杨国福还有C端零售产品。

在2021年,杨国福声称为了应对疫情的线下影响,于是做起了零售业务。根据招股书数据,零售业务在2021宗营收中占比3.2%。

同年,杨国福天猫旗舰店正式上线,店内铺设麻辣烫自热锅、火锅汤底料等品类,但目前SKU数量少得可怜。

从定价和产品来说,疫情常态化下,自热食品市场呈现一片红海,但杨国福这些产品并无明显优势和性价比可言。

杨国福方面表示,未来会发力零售赛道,争取未来每年分别推出20多款零售新品。

除此之外,各类主营业务的衍生产业也正在摸索复合增长曲线。除了研发零售产品之外,也在加强生产设备,购买供应链中上游业务等等。不得不说,这都是原本保守的杨国福要转型成一个上市企业必须要做的事情。

而这些事,也绝对不止杨国福一家在做。老乡鸡、老娘舅等这些中式快餐连锁企业都在一股脑地进阶、进化。

2022年春天,众多餐饮企业竞相IPO,扎堆形成一股餐饮上市热。

而且这些餐饮企业都并非萌新,成立最久的五芳斋甚至已是百年企业。那么为什么这些餐饮老炮纷纷选择在2022年这个节点扎堆提交IPO呢?

疫情,是最显而易见的答案。

疫情最严峻的时刻,也是餐营业的“至暗时刻”。无论是街边几块钱一份的路边小吃摊,还是已经市值上千亿的海底捞,都无法避免疫情时代中现金流枯竭的糟糕困境。

海底捞能够大刀阔斧地宣布砍掉300家门店自救,其实也是上市后资本力量所给的底气。

其次,后疫情时代的实体门店复苏,导致热钱开始往餐饮赛道大量涌入。尤其在目睹各类新兴餐饮品牌在资本加持下崛起之际,餐饮老炮们岂能坐视不理。除了拥抱资本寻求转变,也并无更好的出路。

但是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原会长王建宙曾说:“上市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它不是终点。”

如今太多的公司将上市视为终点,认为能够成功上市就是达到了企业的巅峰,再通过套现便可完美离场。这是站在一个投机者的角度,而非企业家的角度。

上市只是一个证明企业实力的里程碑,并且上市更像一个强有力的放大镜。在放大镜下,企业优点会被放大,缺陷也会成倍地展现给投资人、加盟商和消费者。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以杨国福目前的品控水平,以及并不成熟的公司管理体系,并且此前完全如同白纸的融资经验来看,如今上市板上钉钉,但这些致命缺陷如何在一览无余的放大镜下快速弥补?

当然,杨国福赴港上市获批,似乎也向市场传递出一种信号,放宽上市门槛以吸引更多、更优秀的企业敲钟。

资本永远偏爱增长和创新,一碗天花板看似已经到头、却又想要对标星巴克的“麻辣烫第一股”,该如何讲好新故事、激发潜在的增量市场?这些都是未知。

转载之前请先阅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寻求报道或合作,请点击这里 如果您加入壹览的讨论群,请联系我们的工作人员(微信号:star_3979) 上一篇 下一篇

标签:

生活指南
  • 中国金茂发行最大规模碳中和CMBS产品 规模87.08亿元

    中国金茂宣布,中信证券-金茂凯晨2022年绿色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碳中和)完成簿记,发行规模87 08亿元,系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碳中和CMBS。

  • 南京Q1零售物业整体空置率小幅涨至4.6% 核心商圈租金小幅升0.2个百分点

    南京一季度零售物业整体空置率小幅环比上涨0 2个百分点至 4 6%;核心商圈租金环比小幅上升0 2个百分点,净租金约为21元每平方米每天。

  • 奢侈品牌在中国可能面临更多不确定性,美国或成为新的增长机会

    巴克莱周一在最新研究报告中指出,奢侈品牌在中国可能面临更多不确定性,特别是Gucci和Salvatore Ferragamo等在北京和上海开设了多家门店

  • 四大奢侈品巨头市值蒸发逾250亿欧元

    周一奢侈品巨头股价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团LVMH股价录得3 75%的下滑,市值蒸发121亿欧元至3094亿欧元,Gucci母公司开云

  • 巴奴毛肚火锅北京姚家园万象汇店4月26日开业

    4月26日,巴奴毛肚火锅北京朝阳区再迎新店——姚家园万象汇店,这也是北京第一家拥有独立海鲜池的门店,不仅设有酒水吧,顾客体验也作升级

  • 美国彭尼百货提议以每股68美元收购柯尔百货

    据纽约邮报消息,美国杰西潘尼公司(JCPenney)的所有者提议,以每股68美元的价格收购柯尔百货(Kohl)。

  • 呷哺呷哺推新品布局预制菜、速食经济和宅经济赛道

    4月25日,呷哺呷哺宣布,旗下呷哺食品推出多款预制菜和微波米饭新品,布局预制菜、速食经济、宅经济赛道。据悉,公司生产的花胶鸡、猪肚鸡

  • 蕉下投资成立旅游公司深圳“蕉游”

    天眼查App显示,4月25日,深圳蕉游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20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贺欣茹,蕉下创始人马龙任监事职位,公司经营范围含

  • 小米有品再迎架构调整:并入中国区后,总经理更换

    继2021年底并入中国区后,小米有品近日再次迎来架构调整,原副总经理叶华林被任命为总经理,向小米中国区总裁卢伟冰汇报。叶华林原职位是小

  • 奈雪的茶计划投资10亿押注瓶装茶

    奈雪的茶近期因即饮产品销量大增,急需收购RTD(即饮饮品Ready To Drink)产线,预计投资规模5到10亿元。一张某FA机构内部图片显示,其上